周末和闺蜜聚餐,她指着自家新换的岩板餐桌直叹息:“最初图美观选了大理石,成果咖啡渍擦不掉;换了岩板又怕哪天磕裂,这餐桌咋就这么难选?” 这话一下戳中了我——谁没在装饰时为餐桌纠结过?
今日就用过来人的经历,结合身边朋友的实在事例,把这两种餐桌的“内幕”扒个理解。
岩板听着像天然石材,其实是“人工学霸”——它由石英砂、黏土等质料混合,通过3.8万吨压机限制成型,再高温烧制而成,密度高到挨近玻璃,吸水率连0.2%都不到,简直不吸水。
而大理石是正儿八经的“天然贵族”,从地壳里挖掘出来的碳酸盐岩石,纹路全赖天然“雕琢”,每一块都是绝无仅有的艺术品,但密度低、有微孔,吸水率能到0.7%-1.0%,咖啡、油渍简单渗进去。
就像我搭档小周说的:“我家大理石餐桌刚用半年,红酒洒了没及时擦,现在留了个淡红色印子,擦都擦不掉。” 而另一个朋友阿琳的岩板餐桌,火锅汤泼了三次,拿湿抹布一擦就洁净,“连洗洁精都不必,懒人福音!”
岩板的莫氏硬度能到6-7,用刀划、钥匙刮简直不留痕,我试过拿钢丝球猛擦岩板桌面,外表仍是润滑的。
而大理石硬度只要2.5-5,指甲用力划都可能留印子,更甭说金属餐具了——我表姐家的大理石餐桌,用了一年就“伤痕累累”,像被画了张抽象画。
我邻居家的岩板餐桌,搬回家时略微磕碰了桌角,直接崩了个小缺口;还有朋友家的岩板,冬季开暖气气温改变大,竟然自己裂了条缝。
而大理石尽管重,但耐性好,除非被重物猛砸或自身有天然裂纹,日常运用很少裂。
北方朋友最有发言权:冬季摸岩板餐桌,手像被冻住了;大理石尽管也是石材,但天然原料的温度没那么“扎人”,摸起来更挨近木头的温感。
我表妹家在哈尔滨,上一年冬季换了岩板餐桌,她说:“吃火锅时手都不敢放桌上,生怕被冰得打哆嗦。”
3000元能买到不错的岩板餐桌,而相同尺度的大理石餐桌至少要5000元。
但大理石需求定时做防护处理,不然油渍渗进微孔里很难整理;岩板简直不必特别保护,擦一擦就行——这也是怎么回事许多年青人选岩板,究竟“懒”是榜首生产力。
假如预算在3000元左右,岩板是性价比之王,耐磨耐脏还省心;要是预算5000元以上,想寻求“家里有矿”的高档感,大理石的天然纹路肯定能撑场面。
我搭档小李装饰时咬牙买了大理石餐桌,她说:“每次朋友来家里,榜首句便是‘你家餐桌好高档’,这钱花得值!”
家里常常做重口味菜(比方火锅、红烧菜),或许有小孩爱拿笔乱涂,岩板的防污能力能省不少心;假如平常吃饭比较“文雅”,很少洒东西,又介意触感温暖,大理石更适宜。
我闺蜜家便是“佛系吃饭”,她选了大理石,“平常就吃个便饭,擦得勤,纹路越看越喜爱。”
岩板的黑白灰纹路偏现代,和极简、北欧风绝配;大理石的天然斑纹更适合轻奢、欧式,能把“贵气”直接写在装饰里。
我表姐家是美式装饰,选了深灰色大理石餐桌,配金色桌腿,“亲属来都说像酒店餐厅,特有排面。”
我有个朋友租的房子,花500块买了个人工板餐桌,说:“横竖住不久,能吃饭就行。” 也有人把传了三代的老木桌擦得锃亮,“上面有我爷爷的茶渍、我妈的饭粒,这才是家的滋味。”
餐桌的含义,历来不是“多贵多高档”,而是围坐时的笑声、夹菜时的温度、深夜加班后那碗热汤的热气。
选餐桌时,无妨问问自己:“这张桌子,能装下我家的烟火气吗?” 想通了这点,岩板和大理石的“纠结”,天然就有了答案。回来搜狐,检查更加多
下一个:巴西圣保罗石材展 展后回忆